14省区纷纷成立省级环保集团,环保产业“百团大战”来了!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9 点击次数:763
地方环保集团正在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兴势力”。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地方环保集团,有四川生态环保集团、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环保集团、徐州市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等,此外福建省生态环保集团、云南省环保产业集团、安徽环保产业集团也即将组建。(细数今年已成立和拟组建的地方环保集团)
截止目前,究竟有哪些省份已经成立地方环保集团?这些地方环保集团又为何成立?它们的出现,会不会造成区域垄断?《环保圈》在此将一一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认清这一现象,正确指导今后的工作。
目前已有多少家省级环保集团?
虽然听起来数量很多,感觉耳朵都快被磨出茧子了,但今年真正新成立的省级环保集团其实只有两家。
一家是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四川生态环保集团”)。8月10日,重组后的四川生态环保集团在成都揭幕,它以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下称“川发展”)为主体,蜀道集团、川投集团、省能投集团、省国资经营公司以权属生态环保资产作价入股。同时还将适时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所属的经营性环保企业无偿划入。
虽然刚刚成立,但四川生态环保集团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300亿元,净资产超100亿元,还号称是“全国首家业务覆盖气、水、固全要素污染治理的省级生态环保集团”。
其实,在四川生态环保集团成立之前,它的前身之一川发展就已经是环保行业鼎鼎大名的企业了,2019年时还曾经收购了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之一的清新环境,所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另外一家新成立的省级环保集团是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环保集团”)。3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复,原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集团资产总额近600亿元,员工2万余人,全资及控股二级企业13家,控股粤桂股份和宏大爆破2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4家省级设计院、9家省级科研院所和广东省环保研究总院、广东省广业装备科学技术研究院两大新型研发机构,可谓实力强大。早在2019年,其前身广业集团就位居广东省企业500强前列,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为AAA。
两家新成立的省级环保集团,可谓“出道即巅峰”,一亮相就震惊了业界,由此更是引发了业界对于地方环保集团的热议。
其实,今年有关省级环保集团新成立的消息,更多的还都是在“计划中”,比如福建、云南和安徽。
例如福建,是在福建省三明市国资委网站发布的一篇文章《市投资集团:从三方面发力积极培育环保产业》中,提到了一句“积极融入省环保设计院即将组建‘省生态环保集团’战略布局”。大家才知道,原来福建省环保设计院正在组建“福建省生态环保集团”。
不过,这个“福建省生态环保集团”到底什么时候组建完成,其中都包括什么内容,一切具体的信息就都不知道了。
还有云南,今年7月,云南省发布《云南省“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要推动成立云南省环保产业集团。以云南省环保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整合省内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优势企业,支持环保产业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组建国有控股的环保产业集团。
一份“征求意见稿”,而且还是“积极推进组建国有控股的环保产业集团”,看来云南环保产业集团的组建也还需要一些时日。
安徽的情形与此类似,今年6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要组建安徽环保产业集团,培育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环保龙头企业,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7月13日,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专场推介会在北京举办,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又表示,安徽组建环境集团,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同时引进科研院所、民营资本及上市公司,形成混合制的多元化集团。
一圈看下来,可以发现,安徽、云南、福建的省级环保集团都还正在筹备之中,短期内似乎还难以见到成效。
不过,从各省纷纷打算成立省级环保集团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到一些趋势,就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环保集团涌现。
事实上,如果回顾过去几年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地方环保集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省份纷纷成立自己的环保集团。
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4年12月,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集团注册资本金为8.5亿元,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受省环保厅业务指导。
2015年5月,重庆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由重庆市政府出资,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市生态环境局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2016年3月,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它是辽宁省内唯一一家省属国有环保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环保工程、环保设施运营、固废处置、大气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员工近800人,资产总额8亿余元。
2016年10月,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包含水务业务、固废处置、冶金固废、生态修复、环保装备制造等五大板块。
2017年8月,宁夏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11.4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水、大气、土壤、环卫保洁清运、垃圾发电、固体废弃物、危废、供排水、水处理等。
2017年11月,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的唯一一家以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
2018年11月,青海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实际控制人为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9年5月,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它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0亿元。
2020年5月,江苏省环保集团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50亿元,集团定位为全省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省级投资主体,统筹全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导省市国有资本联动发展环保产业的主要力量,全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数据集成的重要平台。
6年时间内,已经有9个省区成立了自己的环保产业集团或环保投资集团,这还不算那些水利型的水务集团或水务投资集团。再加上今年新成立的广东、四川2家,以及计划成立的安徽、云南、福建3家,未来已经有14个省区确定会有自己的省级环保集团,这一数字已接近全部省级行政区域的半数。
而且,在这些省份的带动下,那些暂时没有成立省级环保集团的省份,未来也极有可能成立自己的省级环保集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省级环保集团将成为各个省份的“标配”。
省级环保集团为何纷纷成立?
除了省级环保集团,有些地方还成立了市级的环保集团,比如江苏省的徐州和扬州等,在此就不做展开了。
以上那些省级环保集团,名字可能不太一样,有的叫“环保产业集团”,有的叫“环保投资集团”,有的叫“生态环保集团”,有的干脆就简单叫“环保集团”。
他们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也略有区别,有的是省级人民政府,有的是省环保厅,有的是省国资委,还有的是省发改委。
不过,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均依托强大的政府背景,选取当地国有支柱企业进行战略转型,跨界进军环保。开展的业务也由最初的环评咨询,逐渐向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修复、大气治理等环保全产业链布局。
地方环保集团为何纷纷成立?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解决环境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祁连山事件、秦岭别墅事件,地方政府肩上的环保担子是越压越重、越压越实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有的市长坦言,一到冬天,他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天气”(看有没有雾霾)。
而在环保“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要完成环保任务考核,必须要有抓手。如果光是依靠“外力”,比如国企、央企或者环保民企,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有的环保企业不太靠谱,钱拿了,活没干好,治理不达标,甚至是虚假治理,等到环保督察来了又被点名批评,连累着地方政府也跟着“背锅”。
还有,前些年地方政府的环保任务很多都是通过PPP的形式落地,由此也引发了一波环保企业的盛宴。但随着资管新规和“PPP踩刹车”,民企纷纷出现资金链危机,导致很多PPP项目也烂尾了,民企被迫退出,留给地方政府一堆烂摊子。
民企虽然不玩了,但地方政府的环保任务还在,还是得有人来完成。谁来干最合适?可能还是要找“自己人”,地方环保集团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起码,在一省范围内,省级环保集团的资源调配能力还是最强的,最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了省级环保集团牵头,可以调动体制内的资源、体制外的资源,集合国企和民企的力量,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来完成环保方面的任务。
此外,因为环保毕竟是一个花钱的事,在某些领域,可能暂时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者是风险分担机制,使得这些项目风险大、回报少,民企不太愿意接手,但这些项目也得有人做。谁来做?地方环保集团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兜底者了。
二、发展环保产业
常看《环保圈》的读者可能还记得,今年3月“两会”期间,我们曾经统计过,过去7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6次明确提到“节能环保产业”了。横向对比,节能环保产业也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产业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报告,没有之一,能够被这份报告屡次提及,无疑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的一个产业。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方面政治正确,另一方面又有利可图,地方政府无疑也看中了这一块蛋糕。
比如,浙江环保集团成立时,浙江省国资委对它的预期就是将其打造成为浙江省经营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品牌价值最高的国际性综合节能环保服务商,并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增长点。
辽宁环保集团组建时,也是为了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进行混改等改革试点,以集团整体上市为目标,助推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环境治理,一方面是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商机。特别是最近几年,央企、国企纷纷进军环保产业,在各地拿了不少的环保项目。作为地方政府来讲,与其把这一块利润交给“外来的和尚”,倒不如放到自己下属的企业,左手倒右手,这样既完成了环境治理任务,又发展了GDP,一举两得。
总之,虽然外界对于地方环保集团成立原因有这样那样的分析,但总结下来,不外乎就是以上两个主因,其他若干小的原因,基本也可以归入以上两个大类里面。
省级环保集团对环保产业有何影响?
各地纷纷成立地方环保集团,对环保产业有什么影响?大家尤其关心的是,它会不会造成区域垄断?
这个问题,得分对象。
首先,对于大的环保企业,以及央企国企来讲,地方环保集团无疑会挤压他们的市场空间。
这一点,大型环保企业感受尤为明显。还记得去年6月,在E20水业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执行总裁李力就说过,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北控水务与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市场化企业正面临“中央军”和“地方军”的两面夹击。
一方面,央企重组收购专业上市公司,形成了环保产业的“新物种”,动能很大;另一方面,省级环保集团“横空出世”,全国山河“军阀割据”、“虎踞龙盘”。
所以,李力表示,原来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必须转变为合作模式,北控水务如今也非常重视跟“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合作了。
其次,对于中小型民营环保企业,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环保企业来讲,机会可能大于挑战。
众所周知,环保产业长期存在分包,省级环保集团即使依靠资源优势拿下了环境治理项目,也没有能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治理,还是得寻找专业力量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技术优势、能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地方环保集团的合作伙伴。
总的来说,地方环保集团和环保技术企业各有优势。地方环保集团有资金、有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对接地方政府,环保技术企业有技术,有解决方案,能够把环保问题真正落地进行解决。两者分工,地方环保集团负责投资,冲业绩;环保技术企业则负责建设和运营,拿实惠。